PART/1 RECORD
在2023年12月10日至11日,围绕“2023中国-东南亚生态文明视角下教育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一场盛大的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这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的全力支持,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精心策划和主办。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组、亚洲理工学院、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处也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为这次研讨会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本次研讨会下设三个论坛,分别是“职业与成人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合”以及“青年行动,责任同行”。此次研讨会深化了对教育变革如何促进农村包容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重塑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并汇聚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投入长期努力,建立伙伴关系。
开幕式由农教中心执行主任赵玉池主持。开幕式上,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周作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代表夏泽翰、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会长罗义贤、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秘书长Datuk Da Habibah Abdul Rahim、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分别作开幕致辞,指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在建设和平社会、保护地球和实现所有人的共同进步方面的重要性。
随后,现场举行了《面向2030:中国教育扶贫实践》报告的发布仪式。该报告旨在梳理和总结我国在教育脱贫攻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并将其向国际社会传播。该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农教中心执行主任赵玉池对报告的内容和撰写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乡村振兴处处长吴延磊对报告进行了评议。
青年动员与赋能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ESD)的重要优先行动,对于实现更美好、更可持续的未来蓝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2022研讨会发布的《青年参与农村可持续发展·行动倡议》,农教中心及其合作伙伴邀请了来自12个国内外大学与机构的青年人分享他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实践。同时,他们还发起了“青年视角看农村可持续发展”全球案例征集活动,将全球青年视为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行动者。这一活动旨在为致力于乡村教育与乡村发展的青年提供平台,促进代际对话,共同探讨未来发展道路。
在“青年行动,责任同行”分论坛上,代表团团长李雪垠老师带领成员余佳琪、李劲佚进行了全英文汇报。余佳琪代表社团以“锄动巴渝,生态共生——农耕文化与教育创新可持续发展实践”(Activating Bayu and Ecosymbiosis: Innovation in Agriculture Civilization Educ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actice)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农耕文化教育创新项目自2013年发源至今十年来的实践探索之路,分享了在地化教育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具身经验与丰硕成果。
PART/2 LECTURE
从一个人到一座馆再到一群人,我们接续书写着属于我们的农耕故事,徐徐展开属于我们的文化记忆……刘映升爷爷,用半生守护农耕文化,留住生我养我的故乡;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见证着北碚蔡家地区天印村到天印街道的城市化变迁;而我们,一直在直面社会生活中、乡村田野里、农耕文化传承中最朴素却最真实的问题,也在用最真诚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
社团始终致力于农耕文化的创新性教育传承,旨在引领大学生生态审美新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携手社会各界,共同投身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着青春的力量。
项目以新时代的农耕文化为基石,致力于反哺城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联动高校、博物馆、中小学、乡村、社区、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MUSSCC“六方联动”校地共建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六方主体在育人、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科研与创新创业等功能。在此机制下,项目创新构建了“创新社团+农耕展教+社会实践活动+实践课程+科研项目”的项目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站在回忆的驿站眺望,农耕馆与我们相互赋能,成为传承农耕文化的强音,凝聚起保护乡土文化的强大力量;在广袤的乡村,我们激活在地化美育乡土文化资源,为生态产业注入新的活力;在城市社区,我们推动成渝经济圈社区厨余垃圾生态美育项目交流互动,协助举办生态市集活动,助力农耕文化城乡生态美育反哺;我们以学科优势为基础,与5所中小学合作共建,开发巴渝农耕文化的“一校一品”校本课程,为农耕文化大中小学校创新特色发展贡献力量。
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社团成员在农耕文化中寻觅中华民族的根脉,追寻热爱,为青年多元成长提供持续滋养。这个社团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农耕文化传承的道路,引领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我们一代代农耕小子用青春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属于我们的辉煌篇章!
PART/3 SUMMARY
经过十年的辛勤努力和精心耕耘,社团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此期间,我们始终坚守初心,致力于传承和弘扬农耕文化,并将其传播至世界各地。未来,我们将继续肩负这一神圣使命,在各界的支持和关怀下,推动新时代农耕文化教育传承共同体的发展。我们将以更加严谨、稳重、理性的语言风格,向更多的人讲述中华农耕文明的故事。我们深信,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不懈追求,才能将农耕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并将其发扬光大。让我们携手并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明而不懈努力!
心存希冀,追光而遇;目有繁星,沐光而行。
祝愿一代代农耕小子不改稚气,不失勇气!祝愿农耕文化教育创新社日迈月征,赓续未来!
岁月并进,何其有幸,祝我们在这个冬天,永葆炽热温暖!
最近更新时间:2025/8/28
作者:余佳琪 李劲佚
审核:李雪垠 编辑:姚堰缤
发表回复